酒后驾驶的危害性有哪些?
- 来源:车霸网 2024-10-25 汽车
“司机一杯酒,亲人两行泪”。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恶性程度高,社会危害大。酒精对人体机理影响很大,酒后驾车会使驾驶人操作驾驶能力大大降低:
一是触觉能力降低。饮酒后驾车,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,人的手、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,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、刹车及方向盘。
二是判断能力降低。饮酒后,驾驶人对光、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,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,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、手、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,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、速度。
三是视觉能力降低。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,视像不稳,辨色能力下降,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辨别、判断交通信号、标志和标线。同时饮酒后视野变窄,视像模糊,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。四是自控能力降低。在酒精的刺激下,人的自控能力大大降低,失去理性,对他人的劝告置若罔闻,对法律和道德的约束置之不理,往往会冒险驾车、野蛮驾驶。
据统计,2008年至2010年,全国平均每年因酒后驾驶导致交通事故死亡2500余人,酒驾危害性大,群众诟病多,为有效解决酒驾这一突出问题,公安机关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手段,大力推动“醉驾入刑”。2011年2月25日,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《刑法修正案(八)》,其中增设了危险驾驶罪,将醉酒驾驶机动车规定为犯罪,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处罚上升为“处拘役,并处罚金”。自2011年醉驾正式入刑以来,公安机关严格执法、广泛宣传,三年来,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“醉驾入刑”前同比分别下降25%和39.3%。“开车不喝酒、喝酒不开车”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艰难而巨大的转变,酒驾之“治”,也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。
三年来,虽然公安机关依法治理酒驾取得了明显成效,但农村等地区酒驾违法行为仍然多发。治理酒驾任重道远。公安机关将继续坚持严格执法不动摇,坚持打击力度不减,始终保持对酒驾“零容忍”,不断巩固深化酒驾治理成果,有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